"); //-->
TD-SCDMA
作为我国的3G标准,TD-SCDMA的产业链已具备商用能力。TD-SCDMA芯片供应商目前已经有较多有实力的公司参与,其中参与手机芯片研发的企业就有五家,现在产业已经拥有20个厂家的100多款TD-SCDMA手机终端。网络建设在国内的做法主要是由基站设备提供商提供整体解决方案,目前有四家企业参与,能够提供端到端的解决方案。网络建设实力具有继承性,凭借之前丰富的国际组网、试验网组网经验,TD-SCDMA网络建设能力毋庸置疑。
TD-SCDMA产业联盟秘书长杨骅点评:
整个TD-SCDMA的产业链发展是比较健康的。任何一个大的产业链都必须由多家厂商共同搭建,事实上,运营商选择3G也是在选择产业链,现在的状况能够给运营商充分的信心,无论是终端、芯片还是其他配套设备都已经形成可靠的产业化能力。
大事记:
1月,信息产业部对外宣布,TD-SCDMA成为我国通信行业标准。
3月,TD-SCDMA的规模测试方案最终确定,中国电信、中国移动、中国网通三大运营商分别圈定保定、厦门、青岛。
8月,TD-SCDMA规模测试第一阶段宣告结束。
9月,信息产业部副部长奚国华赴青岛对TD-SCDMA试验网建设情况进行调研。
10月,进入友好用户放号阶段。
HSPA
全球使用WCDMA网络的运营商基本都将成为HSPA潜在客户,WCDMA的基础GSM网络规模相当的大。目前已有50多个国家已经部署了HSPA网络,26个国家的HSPA网络已经开始商业运营。新进入市场的新兴运营商,为了增加竞争力,在热点城市部署HSPA是一个不错的选择。HSDPA的设备厂商数量多,技术开放性好,具有十分强大的实用能力。
In-Stat分析师李敏点评:
HSPA是WCDMA技术革命性的延伸,为运营商数据业务提供了新的可能。但是有一点值得注意,基于HSPA的应用相对比较匮乏,商业模式也尚未明晰。HSPA是否可以沿袭固网发展路线:从语音传输到宽带接入、从出卖通话时长到出卖接入带宽,这值得商榷。
大事记:
5月,全球首个HSDPA商业服务由韩国SK电信公司在韩国推出。
7月,全球已有34个HSDPA网络投入运营,并且有43个HSDPA网络处于建设中。
7月,美国高通公司已成功完成业界首次HSUPA呼叫测试。
12月,HSUPA设备在ITU首次亮相。
WiMAX
像任何一个想在世界范围取得推广优势的新技术一样,WiMAX孜孜不倦地寻求进入中国,但却必须面对跨越中国门槛的现实。WiMAX不得不先解决诸多问题,如频谱、成熟性、市场应用、运营模式以及标准等等;而同时,WiMAX本身“高带宽、移动性、低成本、易部署”的技术特质,又让业界对其难以割舍。
联通数固业务部经理张云勇点评:
与其他接入方式相比,WiMAX宽带无线接入具有部署速度更快、扩展能力更强,以及灵活性更高的优点。WiMAX技术也能够提供足够的带宽给IPTV应用,让大信息量视频传输成为可能,可以让传统的视频监控在WiMAX技术的无线宽带上得以延伸。
大事记:
6月底,韩国电信(KT)推出了移动WiMAX的韩国版商用服务“KTWiBro”。
8月,美国无线运营商Sprint宣布将在2年内花30亿美元建设一个Wimax网络。
11月,WiMAX和3G双模终端问世。
IMS
对于融合网络来说,选择IMS已经有了一个很好理由,IMS不仅为固网移动融合提供了技术支持与解决方案,而且还为互联网提供了研究指针。IMS为服务的部署和升级带来了便利的条件,IMS业务与设备接入的透明特性,也为无线与有线融合带来便利。
北邮网络与交换技术实验室主任李静林点评:
IMS技术是软交换技术与Internet技术进一步融合的产物,具有下一代网络技术的典型特征:基于IP技术;全开放的网络体系结构;业务驱动。IMS技术所勾勒出的,基于SIP应用服务器、Parlay/ParlayX网关提供多层次的业务支持,为业务融合、业务开放提供了保障。
大事记:
1月,TD-SCDMA系统首次在手机上实现IMS业务。
4月,中国移动开发基于IMS网络的PC客户端软件。
10月,首次全球性大规模IMS互通性(GMI)测试完成。
12月,华为发布业界首个商用FMC解决方案IMS3.0。
3.2TDWDM
基于40Gb/s单通道速率的3.2TDWDM在国外虽然已经成功开发,但只是“待字闺中”,并没有推向应用。在这种背景下,今年5月,由烽火通信承担的“3Tnet可扩展到80×40GDWDM传输系统设备工程化与试验”在杭州成功通过科技部验收。基于该系统,可以实现几千万电路同时通话,或数万路超清晰数字电视,为未来业务的发展提供了充足空间。
专家点评:
烽火科技研究人员认为,作为国家“863”计划高性能宽带信息网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一技术成功地在上海―杭州之间干线工程应用,标志着我国大容量、高速率的传输系统的商用水平步入世界领先行列,充分显示出民族通信产业强大的自主创新和科研开发实力。
大事记:
5月23日,由烽火通信承担的国家“863”项目“3Tnet可扩展到80×40GDWDM传输系统设备工程化与试验”在杭州成功通过验收。
6月8日,“我国超高速、超大容量、超长距离光通信技术研究进展”发布会在京召开。
IP/MPLS
IP网的QoS、安全等问题一直是电信界诟病的焦点,但随着MPLS技术和业务路由器的出现,以IP/MPLS技术为基础的电信级IP网在2006年开始大规模部署,一个全IP的时代正在到来。
今年8月通过验收的中国电信CN2网络就是一个典型的电信级IP网。中国网通和中国移动紧随其后,也开始采用IP/MPLS技术建设下一代承载网。
虽然两年以前IP技术就已经战胜了ATM和SDH,成为承载网唯一的方向,但是直到2006年,MPLS/IP技术才真正大范围应用到运营商的网络中,这不仅标志着IP技术的全面成熟,更预示着网络与业务融合的开始。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郑涛点评:
MPLS经过几年的发展,在设备和业务方面都已经走向成熟。MPLS技术可以通过相对较低的投入为运营商带来新的收入、新的业务增长点、提升网络的服务质量,提高网络的保护恢复速度能等等,国内外的网络运营商已经部署了较多的基于MPLS技术的IP网络。
随着软交换、3G核心网、IPVPN等对IP网上高质量的承载业务的需求在不断增加,IP/MPLS正在进行大范围的实际应用。
大事记:
8月,中国电信CN2通过验收,新一代IP承载网的诞生。
11月,上海贝尔阿尔卡特中标中国移动全国范围内的IP网络部署项目,可运行VoIP及多媒体业务。
P2P
P2P无疑是2006年最炙手可热的技术,P2P下载、P2P流媒体……这些技术在给互联网用户带来高速的快感的同时,也给运营商带来了带宽的巨大压力和管理的不便。P2P使运营商和客户的对立程度提高到了前所未有的水平。封还是不封?运营商左右为难。
其实,P2P技术对于运营商来说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它正在改变着互联网、电信网,甚至电视媒体的运作模式,为三网融合提供了一个前所未有的机会。电信运营商可以将基于P2P的VoIP技术融入到NGN的建设中,在提供高质量的电话服务的同时,又可以大大降低运营成本,从而发展更多用户,并实现业务收入的增加。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郑涛点评:
P2P作为一种网络传输方式,充分体现了“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互联网思想。但从应用角度来看,P2P是一把双刃剑,关系到互联网的未来。一些ISP已经开展了这方面的工作,如将P2P传输方式应用到客户端软件中去,探索基于流量的计费方式等等。
大事记:
7月,贵州网通开通P2P视频门户网站,P2P业务走入电信运营。
11月,南京电信暂停了宽带按流量计费的方案。
11月,中国电信广州研究院中标CNGI示范工程中的“基于P2P的数字媒体业务研发及应用试验”项目。广东电信将研发基于P2P的安全诚信的点播、直播、下载等数字媒体业务。
城域以太网
为了承载IPTV和大客户业务,2006年城域网改造成为运营商的主要工作。虽然很多运营商制定了完善的路由型城域网架构和改造计划。但是在业务性能和网络成本的双重压力下,运营商需要一种成本更低、见效更快的城域网技术。在此背景下,城域以太网技术的成熟和商用进程得到了加速。
目前,城域以太网技术分为两大阵营:将MPLS技术引入传统以太网,以VPLS为代表;对传统以太网进行技术革新,以MAC-in-MAC为代表。目前,城域以太网技术仍然处在发展初期,2007年有待形成统一和规范的标准。
中国电信北京研究院郑涛点评:
安全和QoS是目前城域以太网发展的技术热点,目前提出的几种保护方案都有达到50ms保护倒换时延的能力,但若是基于纯的二层技术,QoS方面还需要进行大量的研究,现在业内正在这方面加大研发力度。
大事记:
11月,BT宣布考虑用城域以太网代替MPLS建设新城域网。
12月,西藏日咯则电信成为全国第一个实现QinQ(一种城域以太网技术)商用的本地网。
SOA
3G的各种增值服务、IPTV为代表的视频服务,这些未来的新业务似乎和SOA有着天然的联系:未来新业务的特点是发布周期日益缩短,发布周期从数年数月变为数天甚至数小时。在后话音时代,新业务的开发必须依赖与之相关的软件系统,而SOA松散耦合的特点正符合了业务对灵活性和扩展性的要求。
中科院计算技术研究所网格与服务计算中心主任韩燕波点评:
SOA以其标准化、松耦合的特点为提高应用系统的互操作能力和集成能力带来了曙光。遵从SOA的企业IT架构不仅可以有效地保护企业投资,促进遗留系统的复用,而且可以支持企业随需应变的敏捷性和先进的软件外包管理模式。
大事记:
2006年中,普元加入SCA/SDO组织,标志SOA思想在中国有了更具体的落实方式。
11月,IBM董事长彭明盛访华,并宣布和中国在信息服务方面合作的重大战略。
12月,BEA在北京举行2006大会,高调宣扬SOA理念。此前,BEA已经在中国建立了以SOA为指导思想的电信研发中心。
DVB-H
相对其他几种手机电视标准而言,DVB―H有着无可比拟的优势。首先,从商用情况来看,目前全球已有十多个DVB-H网络正在不同的国家进行测试或已经建设完成,显然,DVB-H已经具备了大规模商业运营的条件。从产品而言,DVB-H手机电视的产品线已经成熟,包括诺基亚在内的众多手机与平台提供商均推出了支持此标准的手机终端。
水清木华电信分析师沈子信点评:
DVB-H手机电视解决方案提供了一种面向水平市场的商业模式,这种水平化的商业模式将内容、服务和网络层进行了分割,使得整个产业链中的内容提供商、广播业务服务提供商、广播网络运营商、移动网络运营商以及终端供应商相对独立,均能专注于所擅长的领域,并从中获益。
大事记:
2月15日,诺基亚推出最新DVB―H手机电视终端产品。
3月5日,芬兰开始基于DVB―H的手机电视运营测试。目前,已经完成用户友好性测试,包月费用从3欧元到10欧元不等。
7月17日,德国第一次基于DVB―H/DVB―T的同网手机电视测试结束,共有500名用户参与了测试。
*博客内容为网友个人发布,仅代表博主个人观点,如有侵权请联系工作人员删除。